首页 > 留学资讯 >  美国留学 | 小白申请MBA常见问题答疑汇总

美国留学 | 小白申请MBA常见问题答疑汇总

2016-01-12  常春藤留学   http://www.cctedu.cn/  

发表于:2016-01-05

美国留学 | 小白申请MBA常见问题答疑汇总_学岛网

1. 通常念企业管理硕士(MBA)需要花多久的时间?总共花费需要多少钱? 

一般来说,美国传统的MBA课程通常是两年,而近年来,欧洲普遍采用的一年制MBA课程也越来越受欢迎。但不论选择那一种课程,MBA的投资绝对是非常耗时又花费金钱的负担。即使学费与生活费每家略有不同,但12至15万美金的费用是免不了的。因此,在决定念MBA之前,务必仔细评估自己念MBA的优缺点及其必要性,或者是所谓的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2. 假使我的最终目标是拿到博士(PhD)或企业管理博士(DBA)学位,那麽我需要先就读MBA或其它商业相关的硕士课程吗? 

MBA这个硕士学位是专为有意转换职涯跑道或提升职场上的升迁机会的人所设计的; 而且,MBA可以说是学校生涯的终点站,甚至不少MBA学生都早已有其他领域的硕、博士学位。 大多数MBA毕业后的计划都是以就业为主要选择,而不是一个作为继续攻读PhD或DBA博士学位前哨站的硕士学位。若想继续升学的学生,所选择的商管硕士课程则应以学术研究为主轴的学校。

3. MBA的排名是如何评鉴的呢? 

MBA排名百百种,以下举例几个较为知名的MBA排行榜刊物:

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全美最佳研究所专刊 (America's Best Graduate Schools): 每年更新排名,其评鑑较学术取向,因为百分之五十的评估基准皆源自于各校的系所主任或院长的评估报告及每年度学生的录取相关数据(GMAT成绩、GPA在校平均成绩、录取率)。此评鑑仅限于美国研究所与美国各校系所之排名。

《商业週刊》(Business Week)的最佳商学院排名 (Best B-School Ranking):每两年更新一次,内容提供美国与美国以外商学院之排名。与US News不同的是,评估基准依据MBA毕业生以及企业招聘人员的所提供的评鑑调查,而非以学校单位资料为基准。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全球MBA排行榜 (Global MBA Rankings) :近年来渐受国际瞩目,每年针对全球提供MBA商学院,依据学生毕业后的职场发展作的前100名排行榜,也因此排行榜的变动波幅也相对的高。

除此之外,《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富比士》杂志(Forbes)、《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等刊物也有各自的MBA排行榜。不论哪个排行榜,都是用来辅助评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MBA课程。切记! 千万不要盲从迷信排行榜,因为没有一个排行能够面面俱到,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或是课程特别的MBA课程,特别容易被低估。

4. 大部分的学校都有全日制和(full-time)半日制(part-time)的MBA课程,应该如何选择? 

引用mba.com网站所提供的讯息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般而言, 全职/全日制的MBA课程大多为期两年制,包括4个学期,以及3至4个月的暑期实习。第一年为所有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第二年则可选修专攻领域课程。全日制的学生以课业为主,通常无法兼顾全职的工作。另外也有一年的全日制MBA,其缩短核心课程的时间,,并减少学生选修专攻的选择。

而半日制/兼职的MBA课程是专为在职人士所设计,学生白天有全职的工作,利用晚上或是週末假日的时间上课。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课程不会发学生签证给外籍人士,因此学生必须持有当地合法居留证件。

5. 企业管理硕士(MBA)和高阶管理硕士(EMBA)的课程有什麽不同?

高阶管理硕士课程(EMBA)大多透过公司赞助的方式,帮助高阶管理者加强职场技能, 特别是那些在某些领域及产业已有专业知识或能力,但需要增进管理技能,以期在职场能更上一层楼的人士所设计。因为学生多为在职进修,除没有提供奖学金外,课程也不包含暑期实习,且少有专攻领域的选择机会。

有些商学院提供比较特别的专业领域硕士课程,例如财务工程、工业管理、健康管理/医院行政硕士、政府会计硕士等。 由于这些课程职涯为方向,且非常专精,并不需要像MBA课程教授一般管理知识,而是对于每个特定产业领域都提供密集专门的训练,因此,大部分的时候,若无专业相关背景的学生,几乎不可能进入这样的课程。

6. 什么是合作课程(joint programs)? 

一项全日制的MBA课程与另一项全日制硕士的课程共同开设的学位,通常称为「合作课程」(joint programs)或「双学位课程」(dual degree)。一般而言,两种课程为由同所学校提供,但也有跨校合作的例子。全日制的MBA课程经常与法律、医疗、行政、工程、科技、国际研究、或公共政策课程相互结合;因此,若想攻读合作课程,学生须向各系所个别提出申请,并取得两系所的的入学许可。通常,这样的课程较吸引想转换职场跑道或是刚就业不久的申请者;但另一方面值得考量的是,这类课程多半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3年以上)完成,也就是说须离开职场较长时间。

7. 若之前完全没有商学相关背景,可以申请MBA吗? 

几乎所有的MBA课程都强调「多元化」,也就是课程集合来自不同学历背景的学生, 这样的多元化造就MBA课程的价值,但同时也让MBA申请更竞争。当然,某些MBA课程,多数学生拥有相似的经历背景或是来自于类似的领域及产业。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表示这所学校会偏好这样特定学生的类型。学校都很欢迎不同性别、不同国籍、种族、甚或是宗教,以及不同学术或专业领域训练的申请者,以增加其学生的多样性。

8. MBA的课程有特别偏好哪些学经历背景的学生吗?假使我的背景是科技、金融…等产业之下 那我是不是更有优势呢? 

申请人无须具备商业相关的专业训练,因为MBA课程本身就会涵盖这方面的学习。 此外,从事科技、金融等热门产业的申请者,反而可能因为来自相同背景竞争者众,而使申请之路更加困难,因此不一定会佔优势。

9.国际学生的身份,在申请竞争上是一种优势还是劣势呢? 

事实上,大部分的MBA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每年录取的国际学生有既定的比例。 但这对国际学生而言,绝对不会有不好影响。而且根据过去许多例子,大部分的国际学生,特别是亚洲学生,没被录取的关键并不在于国际学生人数的限制,反而是这些他们不知道如何在申请过程中表现最佳的一面。

10. 申请MBA有年龄的限制吗? 怎样才算是「太过年长」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建议可以先参考想申请学校的学生组成或是课程本质, 学校通常会将录取学生的基本条件公佈于网路上,包含年龄与学经历背景。虽然大部份的MBA课程没有年龄的限制,但无论是年轻或是年长的学生(可参考前述各课程提供的学生组成资讯),通常对学校而言,可能代表经历不足或是过于丰富。这样一来,入学资格审核委员可能会因为考虑该申请者对整个课程的价值较低扣分。

11. 出色的MBA申请者须具备的特质有哪些? 

好的申请者应常花时间重新检视自己的工作经历、自身能力与抱负。 问问自己,现在的生活以及工作是否自己所期许的?我还需要付出怎样的心力进而达到我所期许的目标?假设MBA课程能够帮你达成目标,那么你应该扪心自问,希望能从MBA经验中学到或获得什麽。

一个正确的自我检视应该要能帮助你回答下列重要问题: 

为什么确定攻读MBA是正确的选择? 

我和其他已经拥有MBA学位以及商业专业人士有哪些共通点? 

唸完MBA之后可选择的职业中,哪些是符合我的优势、兴趣、能力、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呢? 

怎么样的商学院、公司、企业文化比较适合我呢?

商学院的学校招生人员需确认申请者是否可以在MBA课程中以及毕业后未来的职场生涯都能成功胜任。 申请者有千百种方式可以向入学资格审核代表证明自己是理想的候选人,然而,清楚了解并将自身的能力和未来目标结合,权衡轻重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容易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下述建议可帮助MBA申请者充分展现自身优点:

1. 诚实为上策:招生人员可轻易的分辨出申请者的回答是否只为迎合他们的意图。

2. 实际可行的目标:订定未来职涯目标时,请踏实自我检视既有的经历以及自身的能力,此外,符合该校招生的一般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考量。

3. 除了想从MBA中获得什麽,你还能为MBA课程带来些什麽:在MBA课程中,"同侪"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对这个学习环境能有所贡献。

4. 对要申请的学校与课程一定要有程度上的认识:展现出对所申请的学校的了解,以及说明为何适合这所学校。

5. 了解学校的文化:评估一个学校的适合度与学校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这关係到你是否能在这样学习的环境中感到自在成长。

6. 在对的时间重返校园:MBA之前所累积的背景经验很重要,影响未来转职或是MBA后职涯的发展。


分享到: 更多
Tags: 美国留学 美国留学答疑